中國全面推進工業化進程,實現經濟快速增長的今天,資源日趨匱乏和環境日益惡化等問題,成為制約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障礙。2016年,發展循環經濟、綠色環保產業正式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綱要》提出要堅持綠色發展、樹立節約集約循環利用的資源觀,全面高效利用資源,推動建設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產業體系,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近期,由深圳廣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國建材檢驗認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聯合舉辦“固體廢棄物資源再利用研討會暨《輕質砂漿》系列標準工作會議”在甘肅嘉峪關市隆重召開。會議吸引了中國工程院、住建部、中國建筑裝飾協會、酒鋼集團、太鋼集團、北京市朝陽循環經濟產業園等二十多家企業和專家的參與。與會人員積極分享各自在固廢綜合利用領域的經驗和教訓,探討國家政策和未來發展方向。
此次會議還成立了由深圳廣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晉能廣田(朔州)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北京湟砂科技有限公司、浙江亞廈裝飾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建筑裝飾協會等單位共同發起的“再生輕質砂漿產業聯盟”,聯盟致力于協調再生輕質砂漿綠色建材技術轉讓、研發、生產、流通、檢驗、認證、推廣應用、管理等單位之間的關系發揮橋梁紐帶作用,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上下游對接和推廣示范,加大建筑垃圾、工業廢棄物使用量,緩解資源匱乏和短缺問題,減少廢物排放,為美麗中國建設作出應有貢獻。

為了促進固體廢棄物資源綜合再利用技術的發展,擴大固體廢棄物利用成果的影響力,廣田研究院精心策劃了“循環經濟探尋之路”系列專題,以北京為起點,途徑大同、朔州、太原、鄂爾多斯、烏海、銀川、吳忠、中衛、武威、金昌、張掖、酒泉、最終到達嘉峪關,沿途考察了循環經濟重鎮和優秀企業。考察城市大都處于北緯40°附近,北緯40°是一條有明顯地域特征的固廢綜合利用資源鏈。京津冀地區的建筑垃圾、山西與內蒙的煤炭、寧夏的沙漠沙、甘肅的尾礦都是非常好的建筑骨料,可以與廣田自主研發的裝修水泥配比混合,制成新型的輕質再生混凝土、輕質再生膩子和輕質節能干粉砂漿。沿著北緯40°這一條線,從最東端到最西端,實現基于先進技術的不同地域、不同領域的就地取材與有效結合,共同發揮綠色環保、循環利用的價值,這是此行“北緯40°的生態夢想”。廣田通過走訪這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的突出代表和行業排頭兵,加深了對發展循環經濟的認識并與這些優秀企業展開進一步的合作。

(考察路線圖)
“綠色、低碳、文化、科技”是廣田成立以來的發展理念,二十多年來深耕發展,以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為己任,致力構筑綠色、健康、舒適、時尚、智慧的美好人居,在建筑材料的生態環保和循環利用方面,已申請國家專利229項,參編國家、行業標準80余項。隨著國家“一帶一路”的戰略實施,廣田將進一步加強在資源綜合利用、循環經濟發展方面與沿線企業的合作,優勢互補,延伸產業鏈條,實現轉型升級。廣田將以實際行動打造“國際一流綠色裝飾綜合集成服務商”,為社會、股民創造更多價值,打造受人尊重的百年民族企業。